文/毛毛

也许只是我容易被感动?
也许不是?
我看过的书不多,感动我的故事就更少。《活着》算一个,然后就是你——《皮囊》。


我曾经为《活着》写了1w+字数的书评——《《活着》书评与精选段落》。当然这一万字里面不都是我的,大部分是书本里的段落精选。我记得当时我是拿着一本纸质书,深夜坐在键盘前面,一字一字打进去。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伟大的事——让这本有魅力的书让更多的你知道,特别地神气。

今天我不打算摘抄大段原文了,我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01 关于阿太

这一篇放在第一章可谓点睛之笔。一般人看到这一章都会被作者的“阿太”那股劲儿吸引住。因为她对身体的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

“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这个从阿太嘴里吐出的“皮囊”,更像是身外之物。当“皮囊”受损时,也不心疼,也不哭闹。

  •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在阿太看来,肉体是一个工具,用了才不辜负。

  • 想想如今,我们哪一天都是在很好地伺候自己这身皮囊。

——不锻炼、不运动,每天8小时以上不离凳子,10小时以上不离床。每天的运动就是家里到公司之间需要步行的距离。

  • 想想如今,我们也在亏待自己这身皮囊。

——早上9、10点起床、11点吃早饭+中饭、晚上12点/凌晨1点/凌晨2点……睡觉。每一天都在透支。

无论是伺候还是亏待,肉体的用处实在太少。

02 关于母亲

让人惊叹的是,作者母亲在得知自家的房子要拆迁的消息,即使仅有一半完好,也要把房子翻修完整的决定。

普通人若遇到此事,定是高兴这房子未曾翻修过,正好可以领个拆迁款建个好房子。可是作者的母亲并不这样,这栋房子于母亲而言,是父亲一辈子的荣誉,是母亲一辈子的骄傲,也是父亲送给母亲的礼物。所以即使拆迁,也要让它重现往日的荣光。——这就是母亲口中所说的“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

母亲除了坚韧,还有点倔强,这个倔强是从父亲瘫痪之后开始的。

她倔强地去请“神明”朋友保佑,踏遍了附近所有的寺庙。在父亲走后,她倔强地相信有心灵感应,每日去寺庙打听父亲的近况。

她也经常梦到父亲给她托梦,这或许成为她相信神明的初衷。

03 关于父亲

父亲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丈夫。集威严、暴戾、顽劣、担当于一体。是作者全家人敬畏的一家之主。

作者笔下的父亲,是从瘫痪之后给家里带来巨大痛苦之日开始。或许,父亲瘫痪的那几年,全家人照顾的那几年,确实是作者心中最深刻也最痛苦的回忆。

这个回忆里,充满了父亲对自己身体的不满,以及对这些不满的发泄。发泄的对象是母亲,是邻居家的狗,以及路过的小孩。

他像小孩一样肆无忌惮,又像大人一样骂骂咧咧。可见,在作者眼里,父亲应该是一个身体形象和心灵形象都崩塌了的一个人。

他给家庭带来的是痛苦中的爱。

04 关于厚朴

整本书里面除了作者的父母和阿太,最让我触动的是厚朴

并不是因为他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品质。而是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野心,不懂得如何处理好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不懂得如何过好现在。

他的每一次“叛逆”都是想证明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想环抱世界。然而现实总是很诚实地告诉他这不是“世界”。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一颗“世界梦”。我梦想着自己能够环游世界,不是跟团,是自己实实在在靠自己游走各国。而让我有这种幻想的原因是——我的英语水平一直很差。

我英语差到高考比别人落下50~60分。
我英语差到大学挂科,导致拿不了奖学金,即使我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
我英语差到从事互联网职业的我至今看不懂英文博客,需要依赖翻译工具。

我不满自己的现状。所以总喜欢幻想——总有一天我会学会英语,然后走出国门。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依然对英语提不起半点兴趣。梦想也永远是幻想。

也许我们都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因为心里的诉求得不到回应,衍生出更多的失望和指责,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或许,把“做好眼前事”作为梦想,才更切实际一些;
或许,不知不觉中,梦想就到你面前了。

后记

我是一个“落后”的人。
落后到大家都说好的东西我才会去看。
《如懿传》完结之后很久我才一口气追完。
《皮囊》也是在多位朋友推荐以及各种文章推荐之后我才想去看看。

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必定有他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我看到了作者精致的文笔,看到了不同人生带给我的思考。
惊叹于当时生活不易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生活有些许相似之处而产生共鸣。

我想,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会感受更加深切些。

  • 为什么我们容易被这旧时代的故事感动?

我想应该是这些人的一生比我们过得更惨,惨到我们值得庆幸自己是新时代的人。重要的是这些并非捏造,它们都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的父辈或者祖辈的生活里。我们有今天的生活,也是因为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用血肉拼搏出来的条件。
我想我应该感恩,感恩旧时代的亲人为生活的付出,也感恩让我们知道这一切的人——作者。

读完全书,我在微信读书写下了评论:

**继《活着》之后又一本让我充满敬意的书。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有几个“阿太”,也有几个像作者母亲那样坚硬的人。
而读到《厚朴》,让我真正面对了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值得学习的教材。写作就是让这些教材呈现于众。
致敬!**

致敬作者,致敬旧时代!

~(2018年11月15日)~